一、懸浮粒子的分類
空氣飄浮著這許多懸浮粒子 ( Particulate Matter、通稱 PM)。這種懸浮粒子通常按其大小分為三個等級:
1. PM 50:長度超過 50微米(註1)的懸浮粒子屬於這個等級。這級懸浮粒子我們可以用肉眼看見,它進入鼻腔後,通常會被鼻毛和黏液阻滯,形成鼻涕或鼻屎,無法進入氣管。
2. PM 20:長度超過 10微米而短於50微米的懸浮粒子屬於這個等級。這級懸浮粒子無法用肉眼看見,它可以到達咽喉,通常不會進入支氣管。我們吐的痰,裡面就充滿這級懸浮粒子。
3. PM 10:長度短於10微米的懸浮粒子屬於這個等級。這級懸浮粒子可以到達肺部,其中長度短於2.5微米的懸浮粒子更會侵入肺泡,隨血液流竄到身體的各個器官。(在台灣官方文書中,PM2.5至PM10的微粒稱為「懸浮粒子」,PM2.5以下者稱為「細懸浮粒子」。)
二、懸浮粒子的危害
侵入氣管的懸浮粒子,會影響氣管的正常功能,引發哮喘等疾病。
侵入肺部的懸浮粒子,會阻滯肺臟正常功能的運作。比如降低血液的含氧量,損害我們的健康;激發肺臟的病變,造成肺癌等惡疾。
侵入肺泡、流竄到身體各個器官的懸浮粒子,危害更大。試舉數例如下:
1. 侵入血液中的懸浮粒子,容易讓我們的巨噬細胞誤認為它是細菌,加以吞噬,導致死亡。巨噬細胞大量死亡,自體免疫力降低,我們就不免要百病併發。(巨噬細胞吞噬細菌,細菌成為補品;巨噬細胞吞噬懸浮粒子,懸浮粒子非生物,無法消化,巨噬細胞將被噎死。)
2. 流竄到腦部的懸浮粒子,將損傷腦細胞的功能,讓人越來越笨,終至癡呆。近年癡呆病患者越來越多,發病越來越年輕,與此不無關係。
3. 懸浮粒子推積在血管壁,讓血管硬化;侵入心臟,損傷心臟機能。這些都會導致腦溢血、心肌梗塞等惡疾。
三、懸浮粒子的來源
懸浮粒子的來源,因時、因地而略有不同,但大體上說來,主要的來源不外:
1. 燃煤
-- 火力發電、家庭取暖、工廠鍋爐等燃燒煤碳,均會產生大量的懸浮粒子。
2. 機動車
-- 汽車(尤其是柴油汽車)、機車(尤其是二行程的機車),也會產生多量的懸浮粒子。
3. 工業源
-- 石化、鋼鐵、建材等工業製程,也會產生不少懸浮粒子。
通常我們不太注意的行為,如焚燒廢棄物、拜拜燒香燒紙錢、農民焚燒稻草、菸客吞雲吐霧、馬路地表揚塵等,也貢獻不少懸浮粒子。
「註1」微米(Micrometre)是長度單位,符號µm。1微米等於1米 的1百萬分之一。它通常用來量度紅外線波長、細胞大小、細菌大小、懸浮粒子等。
-------- 20151215a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