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4日星期日

台海爭戰(1) --- 鄭荷安平之戰

一、戰前形勢
滿清入關之後,採行「以漢制漢」的策略,利用漢人降將向東南、西南推進,以高官厚祿籠絡他們,用他們消滅南明的抵抗勢力。這項策略相當成功,到順治末年(順治死於16612月),降將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替滿清穩住東南及西南半壁江山,反清復明的武裝力量只剩下明鄭一旅。
鄭成功自16471月在小金門起兵反清復明以來,多年征戰,中間雖曾占有沿海若干城鎮,並一度大舉北伐(1659年),兵威直逼南京,但最後都失敗,回守金廈。北上及西進既有困難,為求生存發展,只有東進。
歐洲勢力東來之後,荷蘭人佔有印尼,西班牙人佔有菲律賓。至於台灣,淡水一帶為西班牙人佔有,台南安平一帶為荷蘭人佔有。西班牙人在淡水一帶經營10年(1627--1637年),因補給不易,自動放棄。荷蘭人在台南安平營建「普羅民遮城」及「熱蘭遮城」,成為台灣地區的霸主。
熱蘭遮城,即安平古堡,翻拍自網路

二、爭戰經過
荷蘭通譯、芝龍舊部何斌來訪,向鄭成功獻荷蘭軍事部署情報及安平水路圖,勸成功東征,佔有台灣,作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成功聽其議。
16614月,鄭成功親率25千精兵,戰艦千餘艘,自料羅灣出發,橫渡台灣海峽,進攻台南安平。在何斌嚮導下,430鄭軍經由鹿耳門水道進入台江內海,擊敗荷蘭水軍,取得台江內海控制權。並即進攻普羅民遮城,54荷蘭守軍出降。
鄭軍強攻熱蘭遮城,不克,死傷慘重,不得已改採長期圍困、逼降的策略。由於軍食匱乏,鄭軍只得分赴各地屯田徵糧,以做長久打算,僅留部分兵力,圍困熱蘭遮城。
鄭軍進攻安平訊息傳抵爪哇,巴達維亞乃調軍前來救援。7月,援軍抵達安平外海,遇風改駛澎湖避難。鄭軍聞訊,緊急招回各部。8月,荷、鄭兩軍於台江內海展開激烈海戰,鄭軍大獲全勝。荷蘭援軍逃回爪哇,熱蘭遮城陷入「內無糧草、外無援軍」的絕境,荷酋揆一只好出面投降,於166229簽定降書,退出台灣。
鄭成功領有台灣,實際控制的區域,大概北起彰化二林、南至屏東佳冬這一片平原地區。台灣的其他區域,仍屬原住民各族群與漢移民雜處的天下。
三、勝敗檢討
鄭軍達25千之眾,與千餘荷軍相較,兵力上,鄭軍顯然居於優勢。
鄭成功傾全軍之力而來,如敗,將死無葬身之地,故上下一心,士氣旺盛,終能戰勝荷蘭守軍。
鄭成功獲得何斌所提供的情報,在知己知彼的工作上,已勝一籌,打起戰來,自然能夠手到擒來,穩操勝券。
荷蘭人對台灣海峽的天氣狀況,顯然缺乏認識。七月是颱風盛行時節,對此無防範措施,打起海戰,自然非敗不可。(一路顛簸到澎湖、又一路顛簸到安平的荷蘭水兵,那裡是以逸待勞的鄭軍的對手。)
日期:2017-05-15

聲明:我無意侵犯他人權益,如有誤踩紅線,請惠示,我願意表示歉意並更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