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5日星期五

士林芝山岩健行札記

*** 路程:
我們在捷運芝山站集合,穿過忠誠公園,在至誠路二段芝山公園入口處,沿石階上山,到西隘門東看西看一番,就進入木棧道,四處漫遊,沿路林蔭濃密,大樹參天,很是涼爽。最後到達芝山巖惠濟宮參拜,並在前埕外沿憑矮牆遙望台北市街景,但見高樓林立,一片繁華景象。我們在廟前廣場的一棵大樹下休憩了一會,參觀廟旁的碑林,就經雨濃紀念館,下百二崁,離開芝山岩,至餐廳午餐後,各自賦歸。
*** 感受:
芝山岩這座面積只有10公頃、位處台北市鬧區、林木異常茂盛的小山丘,有極其多樣的史蹟樣貌,約略如下;
1. 遠古時期,他是台北湖海中的一座小島礁;海水退去之後,他是台北盆地中的一座小山丘,南島先民在這裡生活住居。
2. 漢人渡海來台墾植,散居士林一帶的漳州人,在小山上蓋廟奉祀他們的保護神開漳聖王。為防備械鬥時泉州移民的侵襲,他們依山勢修建石城,建有隘門、石碟及銃孔等防禦設施,用以保護自己。(當時墾植萬華一帶的泉州人常來侵擾)。
3. 居民在開漳聖王廟設立學堂,延聘名師教育子弟,當時士林學風之盛,稱冠北台灣。日本據台,推行日語教育,以芝山岩為起點,驅趕漢文教師的蠻悍作風,引起台人不滿,致發生鄉勇殺害日籍教員6名的事故。(此事發生於1895年除夕,史稱「芝山岩事件」)
4. 台灣光復後,芝山岩被列為軍事管制區,建有砲台,駐有重兵,用以保護住居士林官邸的老蔣。當地之所以迄今林木茂盛,未被割裂為別墅區,緣由在此。
5. 芝山地區建屋挖地,發現史前遺跡,芝山岩遂被劃為史蹟公園,加以保護。依循新興的環保及觀光趨勢,芝山岩逐漸顯現今天「史蹟維護、市民休憩並重」的面貌,
多樣的歷史樣貌,自然留下許多珍貴的古蹟。我們就舉三項,略加說明:
1. 芝山巖惠濟宮
這座廟宇,始建於1752年(清乾隆17年),已有260多年的歷史,雖被列為市定古蹟,但因不時整修,廟宇輝煌有餘,古樸不足,缺少古蹟的韻味。
這座廟宇,是三廟合一的宗教場所,前殿奉祀開漳聖王,後殿上祀文昌帝君,下祀觀音菩薩。三神並列,頗能應合各方需要,所以香火鼎盛。
廟宇前院相當寬闊,院中大樹一棵,枝葉四展,型態相當美觀。前沿圍以矮牆,是遠眺台北市景的好地點。
2. 隘門、石碟與銃孔
清治期間,泉州人與漳州人經常發生械鬥。漳州人為求自保,利用芝山岩的特殊地形,修建石城。石城留有東西南北四處隘門,城牆上建有石碟與銃孔。現存的西隘門,相關設施尚屬完整,為台灣全境所僅見,頗有紀念價值。



3. 同歸所
林爽文事件(發生於乾隆51年、1786年)及芝山漳泉械鬥事件(發生於咸豐9年、1859年)死了不少鄉勇。對於無人認領的遺體,當地士紳集中加以埋葬。
多年之後,撿拾的駭骨同葬一處,稱為「大墓公」,後改稱「同歸所」。現在的「同歸所」侷處雜樹蔓草中,並不顯眼,但它的墓塋對聯,充分顯現無奈與淒愴,非常有震撼力。聯曰:「同歸原有數,一所豈無緣。」唉!散居四方、相距百年的忠勇義士,最後埋骨一穴,安息芝山。數乎?緣乎?哀哉!。(兩張圖片、均翻拍自網路。)
20160121與老友至芝山岩健行,歸來謅成此文。

--------  我無意侵犯他人的權益,如有誤踩紅線,請惠示,我願意表示歉意並立即更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