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邊府戰役(1954年3月)法軍慘敗,法國勢力退出越南。美國為圍堵共產勢力,逐步介入中南半島事務,基本上採取扶植南越、抗拒越共的政策。美國之越南政策可進一步分為三期:
1. 軍經援助時期:美國對南越吳廷琰政府提供軍經援助,並派遣軍事顧問協助訓練南越軍隊,企圖以增強南越軍經實力,對抗北越滲透,達成穩定越南局勢的目標。
2. 兵力漸次投入時期:可分數點說明如下。
a. 由於吳廷琰政府貪汙腐化,是扶不起的阿斗,美國乃改變政策,暗助揚文明將軍於1963年底發動政變,建立軍人政權,企圖以穩固的軍人統治,達成安內攘外的目的。
b. 可惜事與願違,穩固的軍人統治未能實現,反而出現軍頭不斷相互傾軋,貪汙腐化依舊,使局面更形惡化。
c. 美國被迫於1965年初,在西貢成立作戰指揮部,將美軍投入越南戰場,實際從事戰鬥任務。由於戰事需要,投入的美軍越來越多,至1968年初,竟達50多萬人。
d. 1965年2月自美國航母起飛的戰機對北越進行報復性轟炸,七月更出動戰略空軍B-29轟炸機對北越實施地毯式轟炸。此項空中打擊,直至美軍自越南完全退出,方始止息。
3. 兵力漸次抽離至完全退出時期:美軍介入越戰,國內反對者本來就不少。由於久戰不勝,青年死傷不少,反戰氛圍,更形嚴重。1968年1月30日 越共發動規模空前的春節攻勢,讓美政府當局認識到「光榮的退出越戰泥潭」是美軍唯一的出路。在國內反戰壓力下,美國開始執行「越戰越南化」政策,美軍開始逐步撤出越南,至1973年3月美軍戰鬥人員完全撤出越南。1975年4月越共圍攻西貢,美國大使館人員倉皇撤退,南越政權覆滅,越南戰爭結束。
從1955年11月到1975年4月,越南戰爭一共打了19年6個月,最後以美國「光榮撤退」、南越政權覆滅、北越完成全國統一告終。對美國來說,這場戰爭是史上打得最久,也是史上僅見的戰敗之爭。這場戰爭,美軍死亡58,209人,受傷304,000人,2,000多人失蹤,戰爭耗費更超過2,500億美元。
美國的軍事力量絕非北越所能抗衡,但最後卻是北越戰勝,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國民的意志問題。北越國民有趕走美軍、完成國家統一的堅定意志;美國國民卻認為介入越戰是錯誤的,全國充滿厭戰、反戰的心理。兩相對照,勝負並不意外。
-------- 序號:160813a
-------- 我無意侵犯他人的權益,如有誤踩紅線,請惠示,我願意表示歉意並立即更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