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5日星期六

新店和美山健行的附帶收穫

我們到一個地方登山或健行,如果能順便了解一下當地相關的歷史、文物,則在健身、休閒之外,還能沐浴一下文化氣息,收穫將更為豐碩。我們就以新店和美山登山健行為例,述說一下個人的看法。
和美山相關的歷史、文物,主要的有:瑠公圳、碧潭吊橋、橋頭詩與題字、海藏寺肉身菩薩及碧潭幸福樂園遺址等五項。現在簡單介紹如下:
一、瑠公圳
走出捷運新店站,往左前進,進入河濱步道,不遠處即可看到瑠公圳取水口遺址。
郭錫瑠先生於1739 (乾隆4)修築的瑠公圳,灌溉新店、景美、古亭及大安等地的農田,福國裕民,功績不小。如今它已功成身退,只留下碧潭的取水口及引水石硿等遺址,供我們憑弔、懷念。我們要特別提到的是:台大校園體育館後面的醉月湖,古早是瑠公圳調解灌溉用水的埤塘,如今則是年輕朋友約會的聖地。
二、碧潭吊橋
碧潭吊橋,原名「碧橋」。橋塔間長200公尺、橋長186.6公尺、橋寬3.5公尺,可乘載約1,000人。此橋由臺籍人士賴雲發起、江石定設計、陳海沙的光智商會施工興建。於1937年(昭和12年)8月竣工,係日治時期第一座由臺灣人自行設計、施工的吊橋。此橋曾因葛樂禮颱風侵襲,受損嚴重,於1966年重修。1999年再經整修成現貌,為全臺唯一附設安全監控系統的人行吊橋,也是全世界僅存的長跨距鎢鋼球軸承吊橋。20138月新北市公告碧潭吊橋為市定古蹟。
三、橋頭詩與題字
吊橋左前方的岩壁上,有孫科1945年所題的「碧潭」二字。年久失修,字跡已甚模糊。有網友模仿王勃的滕王閣序,做了一首打油詩:「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朝中王子今何在?橋下碧水猶自流!」是感慨?還是揶揄?我們就各自體會吧!
板橋林家族人林爾嘉於清廷割讓台灣當年,被迫隨父母舉家遷回大陸本籍福建龍溪,50年後的台灣光復當年,回到板橋居住。1949年重遊碧潭,感觸良深,作成此詩,勒石為記。詩云:「一潭水色共長天,僂指前遊五十年,風景蒼茫人老大,慰情舉目卻依然」。
四、海藏寺肉身菩薩
從碧潭橋頭前行,不遠處即達海藏寺。海藏寺供奉有清嚴法師的肉身菩薩一尊。
清嚴法師,1924年生,湖北黃阪縣人,俗姓黃。法師12歲出家,1954年來台,1961年創建海藏寺。法師一生清苦,經常撿拾市場的棄葉為生,但他勤於念佛,他唱念梵唄,有獨到之處,四方聞名,極受讚譽。他最膾炙人口的一偈是:「不愁無廟,只愁無道」。
法師於1970325圓寂,弟子遵其遺命,為其坐缸。6年後起缸,肉身完好,體呈琥珀色,鬚髮指甲均有增長。消息一出,不到2個月,即有10餘萬人前去瞻禮。法師肉身裝金完成後,坐鎮海藏寺,至今善男信女前往膜拜者,仍不絕於途。
坐缸就是死後將遺體坐放在大水缸裏,上面反蓋另一大水缸,缸內放置木炭、石灰、香包等,用漆布將兩缸口緊密纏緊。坐缸是佛門修行的一種方式,能否修成肉身菩薩,並不一定。就筆者所知,清嚴法師是台灣第二位肉身成道的高僧。(第一位是汐止的慈航法師)
五、碧潭幸福樂園遺址
碧潭幸福樂園始建於1961年,是台灣第一座私營的大型遊樂場。內部有高聳的摩天輪等各項遊樂設施,鼎盛時期,假日吸引數千遊客到訪,熱鬧異常。
70年代後期開始,台灣各地新興遊樂場所大量出現,幸福樂園無法競爭,在不堪虧損的情況下,終於在1986年結束營業。其後遊樂設施陸續拆除,目前只剩下隱約可見的基地、水塔等舊跡,幾處昔日吸引目光的設施,如詩歌劇場、太白樓等,重臨舊址,老台北人也只能「白頭宮女話天寶」一番。
6070年代曾結伴或合家到碧潭幸福樂園遊玩的男女,50年後的今天,重登和美山,在步道上閒步觀望,除了「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的感慨之外,恐怕還有更多各自的緬懷吧!
----------  20150906a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