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於國際義人獎。
所謂「國際義人」,就是以色列政府對那些「甘冒生命危險、拯救猶太人免遭屠殺的非猶太人」的尊稱。
以色列政府對國際義人頒授「國際義人獎」,這是以國頒授給外國個人的最高獎項。自以色列建國以來,有25,685人獲頒國際義人獎。我國獲得此項榮譽的有潘均順和何鳳山等兩人。
潘均順受獎事跡:他是到俄國工作的中國人,因戰事關係未能回國,流落到烏克蘭。在烏克蘭期間,他不顧個人危險,藏匿一名逃出德軍封鎖區的猶太女孩,長達19個月之久(1942年1月至1943年8月),戰後還繼續撫養該少女,使其受正規教育。他自己的兩個孩子,參加蘇聯紅軍,卻戰死沙場,真是「天道何存」!
何鳳山受獎事跡:他在維也納擔任總領事期間,不顧上司的反對,簽發數以千計的簽證,讓猶太人得以逃離危險地區,免遭納粹屠殺。(另有專文介紹)
二、中國對義人做了什麼?
近一百多年來,中國受列強的欺凌,國際友人對身陷險境的中國百姓施以援手的事例,應該不在少數。尤其是對日抗戰期間,面對日寇的殘暴,這類義行更是彌足珍貴。
我們有沒有認真去挖掘這類義行?對知曉的這類義人我們給他們哪些褒揚、獎勵?想起這些問題,對照以色列政府的做法,我們朝野人士應該深感羞愧吧?
三、往者已矣,來者可追。
過去我們對中國的國際義人,做得太少,現在追悔已來不及了,但對那些還來得及補救的事例,如果還是無動於衷,那就太不應該了。
我們要求對南京大屠殺時幫助中國難民的國際救援人士,發布褒揚令,邀請他們的後人前來領獎,並為他們立碑,以誌永懷不忘。這些國際人士,如約翰•拉貝、魏特琳、約翰•馬吉、辛德貝格、卡爾•京特等人。(本人於「南京大屠殺時救苦救難的活菩薩 ----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感懷之七」乙文中,對此有所介紹。)
有不少外籍人士來台從事醫療服務,他們之中有些獲得醫療奉獻獎,有些沒有獲得,不管有沒有獲獎,他們的精神與付出,都非常令人敬佩。我們建議: 1. 給獎的標準可以稍微放寬,給獎的程度可以稍微加大。 2. 她們回國時,應該由政府出面,舉辦隆重的歡送會。 3. 對他們回國以後的情況,要加以追蹤、關懷。(比如每年他們生日,由當地駐外人員登門道賀;她們不幸過世,更要禮節周到,以示尊崇、哀悼。) 4. 在國內適當地點,興建紀念館,館中展示她們的塑像、事跡,以誌永懷不忘。 5. 對他們所屬的團體,可以給予適度的捐助,以示感念。(本人於「歡送葛玉霞修女--對悲天憫人的白衣天使表達最高的敬意」乙文中,對此有所敘述。)
---------- 20150918a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