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雷伊泰灣海戰(1944年10月發生)徹底殲滅日本艦隊後,為準備登陸菲律賓,開始設法消滅日本在附近的支援力量。在這個計劃下,派遣航母艦隊到台灣周邊海域逼迫日軍迎戰,一舉將日本航空部隊絞殺殆盡,造成1945年後台灣幾無空防,對美機的轟炸,人民只能自求多福。
美軍首先對軍需產業進行轟炸,炸毀屏東、虎尾等地可製造酒精燃料的糖廠、岡山飛機製造廠及高雄石油煉製廠等。主要軍需產業夷平後,美軍轉向攻擊台灣的有生軍力,台北的政府機關、軍事機構便成為美軍轟炸的目標。
1945年05月31日,美軍派出117架B-24轟炸機
(參看附圖01及附註),以三架為一編組,自上午10時到下午1時對台北實施無間斷轟炸。轟炸主要目標鎖定總督府及相連的日軍營區(今中正紀念園區)。
美機轟炸並不精準,主要目標的總督府只炸毀右側一小部分(參看附圖02),反而把遠在雙連的蓬萊町天主堂 (參看附圖03)(今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與總統府相距2.1公里)夷為平地,把在內躲避空襲的平民炸死大半。
這場空襲,台北市損傷慘重。當日死亡人數達三千多人,受傷人數有數萬人之多,毀損的建築物更是難以計數。附圖01 B24轟炸機恐怖姿態 |
附圖02 被炸後的總督府(今總統府)
|
附圖03 被炸區域示意圖 (紅圓圈為轟炸目標,黃圓圈為誤炸處。)
|
「註」 B-24轟炸機小檔案
美製重型轟炸機,1941 年正式服役,代號「解放者」,共生產1萬8千餘架,是美軍二戰時使用最多的轟炸機。
B-24轟炸機飛行最高時速為每小時487公里,爬升高度為8,500公尺,航程為5,200公里,載彈量為6噸,機組員為8—10人。
日期:2018-03-05 (圖片翻拍自網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