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4日星期四

漫談中國的科舉制度


中國的科舉制度是隋文帝創立的,在唐朝發展成型,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持續了1,300多年。
清,各朝代的科舉考試有很大的差別,我們來看看清朝的科舉考試,他共分為四級
1.   院試()級考試,每年舉行,及格的稱生員(秀才)
2.   鄉試省級考試,每三年舉行,及格的稱舉人
3.   會試鄉試次年春季舉行,及格的稱貢士」。
4.   殿試貢士參與的進階考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分三甲出榜,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賜同進士出身;統稱進士。一甲三名,依序稱狀元」、「榜眼」、「探花
中國最後一次科舉考試是在1905年舉行,考取的前三名是狀元劉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由於時代不同,這三個人後來並未大紅大紫。( 附圖01 )
劉春霖,河北肅寧人,1872年生,1942年卒,享年71歲。劉春霖為婢女所生,自幼寄養伯父家。他33歲考中狀元,清朝滅亡後,曾東渡日本留學。60歲生日時,曾賦詩自嘆「第一人中最後人,只今四海剩孤身」,對自己一生碌碌無為,不無悲戚之意。劉春霖工書法,有「大楷學顏(真卿)、小楷學劉(春霖)」之說,所著小楷帖流傳甚廣。
科舉制度能存續一千多年,自有他可取之處,如公平。但清朝的科舉制度以八股文取士,讓讀書人只注重「帖括」(八股文範本),其他一概不知,流弊甚大。因此,有人(周作人)將「八股文」與「鴉片」、「纏足」、「閹人」並列,認為是荼毒中國人的四大害。
關於科舉考試,有一些逸事,值得一提
1.   20032月,蘇州發現一本清代考生作弊的小抄書,厚0.4厘米,只有半個巴掌大,竟有9萬字的考試內容,一粒米就能蓋住六個字。技術高超,讓人嘆為觀止。
2.   民初政壇要角胡漢民,是著名的代考「槍手」。他兩次代人參加鄉試,都高中舉人,他還因而獲得巨額錢財報酬。
3.   科舉考試非常注重書法,凡是字跡不夠端莊秀麗的考卷,考官可能根本不看就將之丟棄。現存末代狀元劉春霖的殿試策,其書法之整齊秀美,猶勝鉛印,非常難得。( 附圖02 )


劉春霖遺像 

末代狀元劉春霖的殿試策
日期2019-07-05  (圖片翻拍自網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