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7日星期四

閒話鄭和其人其事


鄭和,原姓馬,雲南寶山人,明成祖賜姓鄭,故稱鄭和。馬家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人,為雲南望族,在當地有很高的社會地位。
鄭和10歲時,明軍進攻雲南,他被俘至南京。他被施以宮刑,成為宦官,分配給燕王朱棣。1390年,19歲的鄭和隨燕王前往燕京(今北京),住進燕王府。
鄭和身材魁梧,武功高強,有智略,知兵習戰,燕王十分喜歡他。燕王率兵南下,爭奪帝位,鄭和在北京朝陽地區屢建戰功,燕王稱帝為明成祖後,鄭和因功逐步高升,最後出任內官監(太監的第二號首領)。
永樂元年(1402),鄭和奉命出使暹羅;永樂二年,再奉命出使日本。永樂三年,明成祖命鄭和率領龐大艦隊(海船240多艘、船員27,400員)由蘇州劉家港出發,開始下西洋。從那時候開始,28年間,鄭和一共下西洋七次,最後一次是1433年。
鄭和下西洋,到過南海周邊、馬六甲海峽、孟加拉灣、印度洋、阿拉伯海、波斯灣、紅海及非洲東部等地。(附圖01 ) 總航程七萬多海里,足可繞地球三圈。


附圖01  鄭和下西洋概要圖
( 忽魯漠斯,今霍爾木茲海峽;天方,今麥加
木骨都束,今索馬利亞的摩加迪沙;慢八撤,今肯亞的蒙巴薩。

1433年(明宣宗宣德8年)第七次遠航,4月回航至古里(今名科澤科德」,印度西南部濱海城市)鄭和積勞成疾,病逝船上。依回教禮俗,舉行海葬,鄭和因而永眠印度洋。艦隊由副使王景弘率領返航,7月回到北京。朝廷給鄭和在南京牛首山設衣冠塚,以表彰其功績。

鄭和1371 9 月生,1433 4 月卒,享年62歲。在南洋,有不少鄭和的紀念建物,如馬六甲的鄭和文化館 (附圖0203 )鄭和衣冠塚在牛首山南麓,按伊斯蘭風格修建,呈回字形(附圖04),現已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附圖02鄭和塑像

附圖03 鄭和文化館
( 位於馬來西亞馬六甲市,係二層樓建築,建坪有1,500多坪。

附圖04 鄭和墓
( 坐落南京市江寧區牛首山南麓,係衣冠塚。)

日期2019-06-28 (圖片翻拍自網路)



2019年6月24日星期一

平衡木上的小精靈〜黎琪的故事


黎琪,2002年生,湖北仙桃人,武漢體育學院畢業。她是溫州籍體操選手,目前代表浙江隊出賽。
黎琪,三歲半開始練習體操。訓練時,她認真專注,不怕吃苦,毅力驚人。平時則是一個笑容燦爛、活撥俏皮的小姑娘,非常討人喜歡。(附圖0102)


附圖01  師徒情深,小精靈笑得燦爛。

附圖02  可愛的小不點獲得兩面獎牌

黎琪頭腦靈光、四肢修長,性格穩定,是一個體操選手的好苗子。自出賽以來,她獲獎無數。2012年,首次參加全國少年體操比賽(溫州賽區),一舉獲得六枚金牌,堪稱奇蹟。

2019324日,本年體操世界盃杜哈站,黎琪在女子平衡木比賽中,拿出D分為6.0的成套動作,以14.333分奪得冠軍。我們來看看她在賽場上的優美姿勢、傑出表現。(附圖0310) 

附圖03 登上平衡木賽台,氣定神閒。 

附圖04 開始比賽,自信滿滿。

附圖05  前翻起跳,氣勢磅礴。

附圖06 前翻高點、姿勢優美。

附圖07  躍起姿態,穩健優美。

附圖08 跳得好高,姿勢多麼優美。
附圖09 全神貫注,準備落地一跳。

附圖10 落地一跳時的高空優美姿勢

附圖11 走下賽台,教練過來給一個大大的愛的擁抱。

附圖12  得知第一,笑得開心。

日期:2019-06-25  (圖片翻拍自網路)













2019年6月21日星期五

胡適公園建行札記


620日,老友一行去南港胡適公園健行,順道去參觀胡適紀念館及生態時代館。
胡適公園緊鄰中央研究院,由胡適墓園擴建而成,占地約16公頃。胡適墓園用地是南港仕紳李福人捐贈的私有土地,約2公頃。
胡適墓園位在小山坡上,格局並不宏偉,比較特別的是墓前的墓誌銘。這篇銘文是毛子水所撰,王壯為所書。文曰:這是胡適先生的墓,生於中華民國紀元前21年,卒於中華民國51年。這個為學術和文化的進步,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為民族的尊榮,為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在在這裏安息了!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陵谷也會變易,但現在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
我們在胡適公園照了幾張相片,留作紀念。(圖片0108)


圖片01 馬路邊的公園標誌

圖片02 噴水池及胡適墓塚景觀
(旁邊的矮牆刻有許多箴言,稱為箴言牆;圖中之白色建物,為胡適的墓塚。)




圖片03      箴言牆

圖片04     箴言牆題字之一,胡適名言。

圖片05     箴言牆題字之二,雷震65歲生日,胡適抄送給他的一首詩。
(時雷震因自由中國雜誌案被判九年徒刑,羈押中,本詩係南宋詩人楊萬里所作。)

圖片06     胡適之墓塚
(綠樹環繞,白雲悠悠,寂廖中,更顯斯人之不凡。)

圖片07   胡適亭
(此亭為北京大學台灣校友會所捐贈,視野甚佳。)

圖片08     胡適亭右前方之綠棚,陰涼舒適,休憩之好去處。

胡適紀念館是胡適生前的辦公室及住所,面積不大,設備相當簡樸。今天有人員解說,這位先生非常棒,在約一個小時的時間裡,從胡適的孩提介紹到他的過世,簡單扼要,精闢絕倫,讓人印象深刻。牆上掛著許多圖表,也大有幫助。胡適故居在紀念館的左前方,小小的幾間平房,有點簡陋,但環境還算清幽。我們照了三張照片留作紀念。(圖片0911)
圖片09     胡適紀念館進門處

圖片10       胡適紀念館門前景觀,左側為胡適故居。


圖片11     胡適故居。一棟小平房,室內陳設非常簡樸。


我們最後去參觀中央研究院內的生態時代館。它像一座圖書館,架上擺放不少雜誌,備有許多電腦終端機,可以讓你去慢慢翻閱資料。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只胡亂地張望了一會,就離開了,實在對不起人家。留下幾張照片,算是悟空到此一遊,留下印記吧(圖片1214)

圖片12     生態時代館進門處,正在辦展覽喔。

圖片13     這幾個小不點,滿討喜的,只不知代表什麼

圖片14     就生態來說,外來種是個大問題。

日期2019-06-22  (部分圖片翻拍自網路)











2019年6月20日星期四

漫談北極的斯瓦爾巴群島〜中國人擁有永久居留權的寶地


斯瓦爾巴群島是北極圈內的一處群島,面積約61,000平方公里 (附圖01)它包含三個較大的嶼,其中斯匹茲卑爾根島占一半以上的面積(附圖02)


附圖01   斯瓦爾巴群島位置圖

附圖02 斯瓦爾巴群島分布圖

斯瓦爾巴群島原是捕鯨人的作業基地,後來發現優質媒及石油等礦產,成為各方爭奪的領土。1920年簽訂斯瓦爾巴條約」,簽約國同意群島的主權屬於挪威,但不得作為軍事用途,所有簽約國的公民在該地擁有平等的經商權,可自由進出,不受限制。該條約有46個簽約國,中國是其中之一,當時的中國執政者是北洋軍閥段祺瑞。
斯瓦爾巴群島位於北極圈內,冬季有84128天的極夜,而夏季則有99141天的極晝。該群島60%的土地被冰川覆蓋,30%為荒地,有植物覆蓋的土地只有10%。群島沿海盛產海象、海豹、北極狐、鯨等,有約5,000頭北極熊生活在島上。
斯瓦爾巴群島有居民2,500人,挪威人最多,其次是俄羅斯人(附圖03)。該地有大學一所,以研究生物、物理及地質學為主,另有挪威政府設置的種子庫一處,儲存超過一億顆以上的種子。(附圖04)
中國人原來不知道斯瓦爾巴群島我們有永久居留權。1991年秋,中國科學院研究員高登義參加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科考隊在該地考察,偶然發現相關文件,回國後報告政府,政府才知道我們在北極擁有一塊有永久居留權的國土。這真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我們感謝當時簽約的段祺瑞。

在北極,中國終於有了落腳點。2002年夏,中國在斯瓦爾巴群島建立第一個北極科學探險考察站2004年夏,又在該群島的新奧爾森建立了第二個科考站黃河站(附圖05) 。目前有科考人員常駐該地。
附圖03 朗伊爾城 (斯瓦爾巴群島最大的城鎮)
(遠處的支架是往日運煤的纜車道,已因不再採煤而廢棄。)

附圖04 挪威政府設置的北極種子庫

附圖05 中國政府建置的北極科考基地

附圖06 北洋軍閥段祺瑞

日期2019-06-21  (圖片翻拍自網路)







2019年6月18日星期二

閒話范仲淹其人其事


范仲淹,蘇州吳縣人,生於西元989(北宋太宗端拱2),卒於西元1052(北宋仁宗皇祐4),享年64歲。
范仲淹2歲時,父親過世,家貧無法生活,母親謝氏只好改嫁,范仲淹跟隨去繼父家,改名叫朱悅。26歲考上進士,方才復姓,再叫范仲淹。
范仲淹不畏貧困,學習非常認真,有兩則逸事,流傳後世: A. 范仲淹讀書,晝夜不息,冬日憊甚,以水沃面,人不能堪,他卻不畏其苦。 B. 范仲淹21歲時,寄住醴泉寺3年,每天只煮一鍋粥,與醃製後的虀菜分為四份,早晚各吃兩份,史稱「斷虀畫糜」。
范仲淹出仕後,為官幹練,能文能武,聲譽甚佳。當時西夏屢犯邊疆,范仲淹奉命出鎮延州(今延安一帶),他採行「屯田久守」方針,讓西夏不敢犯邊,所謂「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邊疆防禦鞏固之下,逼得西夏只好言和,西疆因而獲得安寧。
范仲淹在歷史上享有大名,主要是由於他的作品,而非其功業。 A.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提到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千古名言,中華兒女何人不知? B. 范仲淹的詞作「漁家傲・秋思」也是塞外之詞的極品,他人難以企及。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范仲淹畫像


河南伊川范仲淹墓
日期:2019-06-19 (圖片翻拍自網路)

2019年6月15日星期六

漫談秋行軍蟲的生活史及其防治

秋行軍蟲(Fall armyworm)學名叫草地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種啃食小麥、玉米、高粱、稻米等多種農作物的害蟲,它會減損這些作物的產量23成,甚至造成顆粒無收,後果極為嚴重。(附圖01)
秋行軍蟲原產於美國南部及中美洲,但它跟隨氣流,成蟲()一天可以飛越200公里以上,所以目前它已氾濫到世界各地,台灣最近也發現它的蹤跡。
秋行軍蟲的生活史有四階段,一年可繁衍數代(附圖02)
1.      雌蛾一次可產下100 200顆卵,一生可產下約1,500顆卵。(附圖03)
2.      幼蟲環境適宜時,卵四天即可孵化成幼蟲。幼蟲之成長與溫度有密切關係,通常1430天即可長大為成蟲。(此階段啃食農作物,危害極大。)
3.      成蟲潛入土壤2.57.5公分處,進化成蛹。
4.      成蟲() 蛹羽化後,從土壤中爬出,變為能飛的蛾。蛾為夜行性昆蟲,以交配產卵為首務。它們以花蜜為食,壽命約721天。(平均為10)
台灣最近發現的秋行軍蟲還是幼蟲,如果讓它長為成蟲(),四處飛翔產卵,那將是台灣農業的大災難(據說它的災難比非洲豬瘟還嚴重)。所以,政府現在務必想方設法將幼蟲清除乾淨,一個可行的辦法是鼓勵學生去巡田,年輕人眼尖,應該可以發揮大效用,至於動員阿兵哥,也是另外一個可行的辦法。行政院蘇院長宣布最新懸賞,在 21 日前,通報經判定確認為秋行軍蟲,就可領取一萬元獎金。去田間巡視,發現葉子被啃食,有蟲大便,四周仔細看看,注意葉子的背面是否有蟲卵。發現秋行軍蟲並不困難(附圖0405),獎金很好賺的。(附圖06)

秋行軍蟲的天敵是蠋蝽(Arma chinensis),是臭蟲的一種 (附圖07),據說大陸目前正準備以人工繁殖的方法,大量繁殖蠋蝽,用來剋制秋行軍蟲的禍害。但願他們能心想事成。(蠋蝽用吸乾秋行軍幼蟲體液等方式,一隻蠋蝽一天可殺死40條秋行軍幼蟲。)


附圖01 秋行軍蟲啃食玉米植株

附圖02  秋行軍蟲的生活史

附圖03  秋行軍蟲的蟲卵,外面有絲狀物包著

附圖04  秋行軍蟲辨識之一

附圖05  秋行軍蟲辨識之二
尾部方形的四個大黑點」及「頭部倒Y
黃色紋路」,是秋行軍蟲的兩個最大特點,不難辨識的。

附圖06  光頭蘇這次應該不會騙人吧?

附圖07  秋行軍蟲的天敵---蠋蝽

日期:2019-06-16 (圖片翻拍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