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隍廟
古時候,重要的地點都建有城池。城池包含「城牆」與「護城河」,合起來稱為「城隍」。城隍後來演變成民間信仰中的城池守護神,百姓建廟膜拜。
神明通常是不分等級的,但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城隍爺。依據明太祖朱元璋在1369年的敕令,城隍爺分為四級,即京師城隍為一品福明靈王、府城隍為二品威靈公、州城隍為三品靈祐侯、縣城隍為四品顯祐伯。雖然這種分法不久就被洪武帝自己廢棄了,但宗教界似乎至今還保有這種觀念。
台灣有不少城隍廟,其中以台南市的台灣府城隍、新竹市的新竹都城隍和台北市的台灣省城隍等三座算是二級城隍廟。城隍廟常懸有「爾來了」牌匾,最稱特別,為其他廟宇所無。
台南的台灣府城隍廟
|
新竹都城隍廟
|
台北市的台灣省城隍廟
|
2.
灶君
灶君又稱司命真君,是主掌廚房、飲食、監察民眾善惡與防備火災之神袛,餐飲業視之為行業神。
百姓通常張貼其畫像於廚房,每日膜拜,農曆除夕大事祭拜後,將畫像焚燒,算是送灶君上天報告工作,此時一定會祝禱:「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康」。(百姓常會以甜點塗沫神像嘴巴,拜託她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年初四,張貼新的灶君畫像,拜迎灶君回宅,祈求他護佑家戶大吉大利。
通常並不建廟奉祀司命真君,而於一般廟宇中附祀,新竹縣北埔鄉五指山的灶君堂算是特例,該堂是全台極少數以灶君為主神的廟宇。
灶君畫像 |
新竹北埔五指山的灶君堂 |
日期:2018-01-27 (圖片翻拍自網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