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的今天,日本海軍偷襲美國珍珠港基地。由於政府檔案的解密、公布,我們已經能夠相當清晰的了解這件大事的來龍去脈。撫今思昔,不免有諸多感慨。
偷襲珍珠港的消息傳回日本,舉國歡騰,認為這是偉大的勝利。事實是否如此?現在已經知道:不是,它不過是首相東條英機等日本當權人物導演的一場歇斯底里鬧劇罷了。
1. 日本打掉的是美國的傳統鑑艇(巡洋艦、戰鬥艦之類),美國真正的海軍主力--航空母艦,卻一點損傷也沒有。(由此足見日軍當局對海戰的發展趨勢,缺乏正確認識。)
2. 日本對美國的有生力量,如造(修)船廠、油庫等,竟然未列為攻擊目標,使美軍續戰的潛力,未受損傷。(歸罪南雲中一的臨時調度,而不檢討整個戰役的規劃,有點荒謬。)
3. 是否對日本動武,美國人民一直議論紛紛,舉棋不定,經珍珠港偷襲刺激,美國人民的意志力一下子集結起來,發誓非打敗日本,雪恥報仇不可。挑起美國人民這股莫之能禦的意志力,真是愚不可及。(有人推測,放任日軍偷襲珍珠港,其實是美國總統羅斯福的陰謀。)
我們知道,在偷襲珍珠港之前的一段期間,日本當局面臨「北上或南進」的困難抉擇。最後東條英機決定「南進」。為排除美國的干擾,才有山本五十六偷襲珍珠港的舉措。
我們做個事後諸葛亮,分析一下「北上、南進」的優劣得失。
1. 北上,就是揮軍進攻蘇聯。當時希特勒已全力東攻蘇聯,如果日本揮軍北上,東西夾擊,德、日勝算極大。
2. 南進,就是揮軍攻占南洋各地。與美國發生正面衝突,日本必須單獨面對潛力無窮的美國,何況美國後面還有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一大群小兄弟。久戰下來,日本必敗無疑。
3. 日本和美國打,久戰必敗無疑,日本有識之士,不是不知道。(山本五十六就曾一再強調,打美國,一年還可以,久了就不樂觀了。)日本軍閥總是狂妄的認為,在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對方會屈服,讓日本咬一大口肉後達成停戰協議。對美國如此設想,對中國也是如此設想(第二次淞滬會戰前,日本就宣稱三個月滅亡中國。)殊不知,一個國家的國民意志力是不會在屈辱下投降的,日本的設想只不過是秋夢一場罷了。
上網日期:161208
聲明:我無意侵犯他人權益,如有誤踩紅線,請惠示,我願意表示歉意並更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