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日星期五

介紹有特殊貢獻的洋教士(2) -- 馬雅各

馬雅各(James L. Maxwell)英國蘇格蘭人,1836年生,1921年卒,享年85歲。

馬雅各畢業於愛丁堡大學醫學院,畢業後自願參加英國長老教會的海外醫療宣教工作。他於1964年先到廈門學習河洛話,次年5月到達台南府城,開始展開行醫傳教工作。

馬雅各專攻外科,在台南開始行醫後,開刀治癒許多白內障、腎結石、難產等疑難雜症。他看病不收錢,醫術又高明,讓當時獨霸一方的中醫師及漢藥店面臨極大衝擊,於是四處造謠:「紅毛醫師挖人眼睛、取人心肝來做藥」。受到挑撥的民眾,包圍醫館,攻擊教會,終至引發大暴動。這就是台灣教會史上的「看西街事件」。

馬雅各不得已,遠走高雄旗津,繼續行醫傳教。當時的高雄,已具國際通商口岸的氛圍,民眾對外來文化較能包容,馬雅各因而能安心工作,擴展事工。18666月,他在旗後買地興建教堂--「打狗禮拜堂」。這是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第一座正式禮拜堂。馬雅各照例在禮拜堂後方隔出一個獨立空間,首創可容納8張病床的醫館,堪稱臺灣第一所正式且稍具規模的西醫館。

馬雅各的仁心仁術,遠近馳名,常有臺灣中部甚至澎湖遠道而來求醫的人。當時南部民間流傳一句諺語「馬醫生沒法度」,意思是:如果連馬雅各醫生都治不好,那肯定是沒救了。

186812月底,馬雅各返回府城。在臺南城南二老口街附近,租得占地一千四百坪大的許厝舊樓,設立規模宏大的醫館,有內外科病房,可容納60床住院病人。這所二老口醫館,被稱為「舊樓醫館」,是臺南第一所現代化醫院─新樓基督教醫院的前身,比北部的馬偕醫院早七年,更比臺大醫院足足早了三十年。

馬雅各在臺期間,足跡遍及玉山及中央山脈,翻山越嶺,深入平埔族各部落行醫傳道。短短幾年,他把英國長老教會的福音種子,散播到大甲溪以南,占臺灣面積十分之七的土地上,並先後設立三個教區,佈道興教成績,可說極為傑出。

馬雅各在臺灣,前後十七年多,除培育不少本地醫生、傳教士,建立不少教會和醫館外,他更興建長榮中學,教育台灣子弟;設立「鴉片戒除室」,宣導並幫助戒毒;翻譯羅馬拼音的臺語新約聖經,便利福音傳播;他捐贈羅馬拼音的排字架、鉛字及小型印刷機給教會,促成臺灣第一份報紙「臺灣府城教會報」的刊行。他可以說是台灣教會史上最了不起的大人物。

馬雅各的妻子瑪麗是一位溫柔賢良的女子。她遠離故鄉,來到台灣協助夫婿行醫佈道,她陪同夫婿幾乎走遍中南部的窮鄉僻道、高山深谷。她無怨無悔,竭力奉獻,她讓我們敬佩、感念。有這麼一則軼事:她們婚後不久,居所不幸遭到火災,失去了全部結婚禮物。她不但不感傷,反而安慰馬雅各,笑說:「這樣,我們就省下搬運物品的麻煩了。」多麼豁達、可愛的女子。


----------  20151002 a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