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中國被小小的日本打敗,簽訂極端屈辱的馬關條約,大清王朝朝野都體認到,再這樣懵懵懂懂的過日子,非亡國滅種不可。當時各界想到的應對策略大概有三種:
1. 滿清朝廷當權派〜應該進行必要的變革,達到強軍禦侮的目標。嘴巴這麼說,但卻沒見到什麼具體的動作。
2. 以康有為為代表的維新派〜慈禧太后應該還權給光緒帝,以君主立憲為基本架構,效法日本明治維新的做法,進行大幅度的變革。
3. 以孫文為代表的革命派〜主張推翻滿清政府,建立三民主義的新中國。
各方勢力激盪的結果,威脅到慈禧太后的安全,1898年9月2日慈禧發動政變,軟禁光緒帝於瀛台,逮捕維新派要角,為期103天的戊戌變法,遂告失敗。
維新派領導康有為及其學生梁啟超事先知悉政變消息,成功地逃到日本。康有為後來遊走各地,憑衣帶詔募款,成為大富翁,還妻妾成群,十足的腐敗儒生。他一生熱中保皇,1917年,與軍閥張勳勾結,擁立宣統復辟,但只12天,便在全國唾罵聲中宣告失敗。1927年,康某在山東參加一場宴會,會後離奇死亡,據說是被毒死。
清政府大肆逮捕維新有關人士,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楊深秀及康有溥等六人,未經審判,於9月28日就在北京菜市口法場處斬。這六人史稱「戊戌六君子」。這六人中,譚嗣同值得特別介紹:
譚嗣同,湖南瀏陽人,但他生於甘肅武威,並在那兒長大。他書讀得很好,曾隨大刀王五學習武術。他喜歡出門察視風土,結交名士,在河西期間,曾有「風景不殊,山河頓異;城郭猶是,人民復非」的感慨。譚嗣同是維新運動的激進派,他認為應該以鮮血喚起國人的覺悟,所以政變時,他有機會逃走,但卻慷慨赴義。他臨難前,賦詩一首,浩氣凜然,賺人熱淚。詩曰:
望 門 投 止 思 張 儉 , 忍 死 須 臾 待 杜 根 ;
我 自 橫 刀 向 天 笑 , 去 留 肝 膽 兩 崑 崙 。
百日維新有兩件事,特別值得記述:
1. 維新派認為借助外國勢力更能成事,康有為與英國人李提摩太 (附圖03)、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交往密切(當時他們都在北京),有接受他們提議合組「中、美、英、日合邦」之傾向。組成合邦,中國的軍事、財稅、外交等國家大權,將由外人掌握,無疑亡國。這種國際陰謀,毫無國際知識的康蛋頭,哪能知道其中的厲害!
2. 維新派接到光緒帝的求救衣帶詔,曾聯繫在小站練兵的袁世凱,希望獲得他的支援,但當時京畿重兵握在慈禧心腹榮祿手中,袁不敢動。袁還趁機向慈禧靠攏,贏得她的歡心,逐漸掌握北洋兵權。最後在武昌起義時,以受讓孫文大總統權位為條件,威逼溥儀退位,終結滿清統治。
百日維新要角康有為
戊戌六君子之一 譚嗣同
( 譚嗣同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年輕人,可惜只活了33歲。)
|
李提摩太全家福 (1887年攝於山西)
日期:2019-09-27 (圖片翻拍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