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出生的張淑英,1935年私塾畢業後,在福州經人介紹認識國軍軍官鐘崇鑫,不久兩人便結了婚。
鐘崇鑫是重慶榮昌縣人,黃埔軍校6期工兵大隊學員,1929年畢業,積功升任71軍87師259旅中校參謀主任。1937年12月,在南京保衛戰中於雨花台通濟門一帶壯烈犧牲,時年32歲。
1935年秋末,鐘崇鑫奉調到南京下關,張淑英跟隨丈夫,來到南京。1937年夏初,鐘崇鑫調防上海,與張淑英話別,從此夫妻倆便再沒有相見。
鐘崇鑫走後,張淑英和婆婆向內地後撤。1937年冬,張淑英打聽到鐘崇鑫所屬259旅參加南京保衛戰,很多人都生死不明。動盪的歲月,大家都疲於逃命,牽腸掛肚的張淑英,無法得知丈夫的確切信息。
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張淑英的父母和弟弟去了台灣,但她放不下鐘崇鑫,選擇留在重慶。" 他是重慶人,我這輩子要守在這裡等他
",她心裡這樣暗暗地告訴自己。
7年後的1944年,張淑英在重慶街頭遇到鐘崇鑫的戰友,才獲知丈夫早已犧牲。得悉丈夫犧牲的消息,張淑英一路哭著回家,婆婆知道後,也哭得死去活來。第二年,老太太就病逝了。
鐘崇鑫犧牲、婆婆病逝之後,有很多人給張淑英說媒,勸她改嫁,但都被她婉拒了。直至1949年,經人介紹,才和第二任丈夫李自清結婚。李 先生是個不錯的男人,張李婚後育有兩男一女,一家子可說過得相當平順、和樂。
張淑英內心深處一直無法忘懷初戀的丈夫,心中始終想弄明白:「他是怎樣犧牲的?他的遺體安葬在哪理?」但她從來不敢把這些心願顯露出來。1983年李自清去世,張淑英還是不願讓孩子知悉自己的心願。直到1988年,她眼看自己年紀大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恐怕來日不多,這才把心願告訴三個孩子,希望有生之年,心願有個了斷。
母子幾經努力,還是沒有結果。2014年9月小兒子李長貴在大陸央視《關愛老兵》系列節目中,發現重慶有一個關愛抗戰老兵的志願者團體,抱著何妨一試的心理,李長貴找到了志願者芳菲。隨後通過全國各地志願者接力搜尋,終於找到鐘崇鑫僅存的照片和他安放在台北圓山忠烈祠的靈位。
在深圳龍越慈善基金會的資助以及志願者芳菲的帶領下,2014年11月22日 張淑英從重慶飛到了台北,次日上午終於走進圓山忠烈祠,看到了刻有鐘崇鑫名字的靈位。93歲的老人撫摸著丈夫的靈位牌子,百感交集,潸然淚下。新婚燕爾送他上前線,77年後的今天,迎接她的不是有力的擁抱,而是冰冷的靈位牌子。真是,「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人世間的悲痛再也沒有更甚於此的了。
在台灣的6天時間裏,張淑英只想待在忠烈祠陪伴鐘崇鑫的靈位,能多看一會是一會啊!離開台北前一天,在忠烈祠的牌樓前,老人久久不願離去。" 77年前我倆分別,今天來和你永別。我93歲了,恐怕再也無法前來看你了,我們來生再相會吧!" 張淑英淚水不斷,這樣喃喃自語著。
張淑英的遭遇,讓人十分痛心,但她終能了卻心願,也算聊堪欣慰。她的故事讓我們不禁想起成千上萬的台籍日本兵,這些台灣青年埋骨何處?海南島?新幾內亞?他們的妻兒子女境遇如何?我們是不是也應該「關懷、關懷」呢?我們在此特別呼籲慈濟基金會和證嚴法師:「請在這方面盡點心力吧!」阿彌陀佛!
------------ 2015033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