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2011年發生核泄漏事件後,每天都會產生160〜170噸汙染水。截至今年9月,汙染水積存總量已達123萬噸,裝滿了1,044個水箱。儲水罐設備將在2022年全部裝滿,實在是裝不下了,日本政府遂決定將汙染水稀釋後排入大海。(附圖01)
日本政府認為汙染水經處理後,除微量的放射性物質“氚”難以去除外,已達可排放標準。日本政府宣稱將汙染水稀釋後排入大海是對自然環境影響最小的處理方式,遂計劃將向太平洋“倒廢水”。
2018年,一些專家研究2017年的福島核廢水時發現,處理過的汙染水中不僅有氚,還有碳14、鈷60、鍶90等大量放射性物質殘留。碳14、鈷60、鍶90這些元素的半衰期都很久,容易被海洋生物和海底底泥吸收,可能在魚類等體內富集,並進入人類的食物中,為害不淺。
世界各國政府對日本政府的處理方式均予以譴責,日本漁業界及環保人士亦持反對態度:
1. 俄羅斯專家認為,向太平洋投放核汙染廢水,比向空氣中散發核輻射物質更危險,帶來的災難性後果,可能需要數百年才能消除。
2. 綠色和平組織也對日本政府提出嚴厲批評,稱其出於成本考慮,未開發清除放射性汙染物氚的廢水處理技術,未將目標放在保護整個太平洋生態的長遠目標上。
3. 日本的行為給排放核廢料開了一個極其惡劣的先河,低濃度的核廢料或者低總量的核廢料可以隨便排放,此例一開,難保其他國家有樣學樣,化濃為稀、化整為零地將核廢料排放入海洋。
德國海洋研究機構Geomar
Helmholtz-Zentrum曾對核廢水擴散情形進行計算建模,結果顯示:廢水入海,初始輻射區域集中在日本海域附近,但逐漸擴散,最後將擴散至整個太平洋,甚至整個全球海洋。(附圖02、03、04、05)
附圖01 汙水儲水罐
附圖02 汙水排放初始情形
附圖03 汙水排放一個月的擴散情形
附圖04 汙水排放六個月(波及台灣海域)
附圖05 三年後
(汙水擴散至整個太平洋)
日期:2020-10-24 (圖片翻拍自網路)